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教材分析
目与目之间的逻辑:本课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条主线,分析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而向学生强调对待文化应避免的四种错误倾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课与课之间的逻辑:本课内容为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与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后都要落脚于文化发展与创新,因此《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本单元的重点和落脚点。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学习第四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指导作用。
本框地位:由于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结合《文化生活》的特点,本课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和开展议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化进而思考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本课内容;另外,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学好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对于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子议题一、二、三的学习,并迁移之前所学知识,全部学生能分析、背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2.并能够立足整个第二单元,归纳文化创新的路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小组分工、查阅资料,学生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探究能力;
2.通过课上学习本课主干知识,学生能够自行绘制本框框架,并能够树立大单元答题意识;
3.通过课下完成社会实践作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前准备、课上学习、课下作业,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在生活中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学情分析
教授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
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缺乏对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因此,本课着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加深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的思考。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3个途径(1个根本途径和2个基本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是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二)教学难点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问题导学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引用我国在今年2月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让人们收获了惊喜和浪漫的时政新闻,进而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北京冬奥会,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迅速走进课堂,提出本节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二部分:课程开展
根据第1个议学任务,观看视频、布置任务:留意视频里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冬奥运动元素。
学生看视频、回答问题。总结、板书: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教师活动】教师补充新教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根据第2个议学任务,选取展示“世界浪漫”的典型案例,迁移知识,运用“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传播”的知识,这能够说明什么?
成果展示、迁移知识、思考问题:开幕式各国运动员入场的19首背景音乐中,有18首西方古典音乐。运用第三课“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传播”的知识,这一现象能够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板书: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根据第3个议学任务:第三小组查找近几届冬奥会主火炬点火仪式的视频资料,将其与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进行比较,分析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
学生看视频,回答问题。总结、板书: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明确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已学习完毕,提出第4个议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绘制本框知识框架。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框架思路清晰。时间为3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本框框架。
小结拔高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本框知识——三条途径、两对关系、一个方向,并指出本节重点;引导学生立足整个第二单元,归纳文化创新的路径,树立大单元的答题意识。
第三部分:情感升华、提升训练
【展示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新课标高考题,对标高考】学生思考讲解,教师引导点拨。
Copyright © 2020 zkxx.net.cn by 郑州市郑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408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