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目标
  • 四干精神
  • 六字工作方针
  • 总体要求
  • 开物成务 开放包容
  • 1
  • 2
  • 3
  • 4
  • 5
教育教学

转变教学思维 理念与时俱进

作者:郭艳静  编辑:郭艳静   发布时间:2023-03-28 08:11
        夏天的炽热还没完全褪去,但已着上了初秋的些许沉稳。房校长终于来到郑开进行为期三天的教学指导,学校安排高三老师进行讲课。最初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就在想,机会难得,专家来了,要把自己最困惑的问题,教学中的痛点展示出来,借专家之力,解答自己的疑惑,助力自身成长。

在高三考试最多,试卷讲评课也是常有的,但是讲评效率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讲过的题学生下次还是会错。这些问题困扰我太久太久了,期间也做过很多尝试,比如最初自己讲——随机点学生讲解——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来讲解,每次探索的效果都不能让我非常满意,最重要的就是效率问题,一节课处理不了几个习题,学生也开玩笑说“老师,你的目标有没有达成”。甚至有时候会放弃让学生讲题的探索,重回自己全面输出的时代,但总是不甘心。

在此之前有研读过房校长的思维第一,大多是关于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例与方法,关于习题讲评在某一节课堂中比重很小,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依然记得上次房校长来郑开做讲座之前,我们也有两节习题讲评课,其中一节历史课,我们组老师进行了精心设计,想要兼顾效率和学生主体,我们自己觉得课堂中学生讲解,教师点播最后教师总结做题方法,应该是很厉害了吧,但是房校长的点评时,问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对这节课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但时间短暂,房校长没来得及细讲,很多问题还是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次,房校长的三天指导,让我对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关于习题讲评课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这个认识是伴随着我的磨课过程的,接下来请允许我进行解释。

正好遇上九师联盟的考试,历史课安排在周三进行,所以我将本课的内容安排为材料分析试题讲评,在学情分析的时候,我看到学生存在畏难心理,缺乏历史答题思维,答题时语言表述不够专业,特别是特点类试题,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作答。而这次九师联盟的试卷特点类试题特别多,基于此我准备从特点类试题下手。设计的思路是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材料总结答案,教师点播,然后迁移训练,最后让学生进行试题改编。

房校长在随后的点播中提出,材料分析题也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想材料分析试题做得好,那还是要紧盯基础。既然试卷讲不完,只讲与我们当前复习的知识点,没复习的可以不讲。有选择性地讲解,而不能盲目让正答率牵着我们的课堂走,考试还是为知识来服务的,这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在思考学生不得分是答题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却忽视了根本。因为在原来的教学经济中学生基础知识较好,缺乏的是方法的点播,所以在对待现在的学生时,依然用方法来带动,却忘记了学情的变化,忘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正式因为缺乏基础知识,在面对大段材料不知与课本哪些知识联系。

所以在随后我将我的试题选择从特点类试题转移到背景类试题,这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在选择班级时,我想这道试题较为简单,重点班的孩子应该不需要过多讲解,所以将班级调整为普通班。

在课堂上展示讲述试题后,讲学生的思维过程放慢,即在看到试题时关联的基本知识,应该具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框架,进而展示,反观知识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去做题,由学生进行试题讲解,展示自己做题思路,学生普遍反映有内容可答了。举一反三试题迁移,学生的做题过程很是顺利。最后进行挑战,让学生根据材料改编试题,自己总结答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能看到学生的思维很是全面,知识点的运用也更加熟练。

在课堂结束后,在房校长的指点下进行反思,本节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包办太多。本堂课授课过程中点到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答案时,学生基础较差,分析的角度和自己设想的结果相差甚远,而且时间也耽误进去,所以比较着急,开始了自己包办。课下想来,还是缺少灵活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再次遇到这一情况,应该再找其他同学进行分析,坚持让学生动脑、动手。

2. 基础知识薄弱。本节课相关知识点较为简单,所以在课前布置作业的时候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回顾相关知识点,并没有留成纸质作业。但是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特别差,知识呈点状,并没有成为知识体系,所以在做题时并不能将相关知识转换为答案。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让学生梳理思维导图,真正做到知识的体系化。

3. 课堂超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课堂是不可取的,更应该注意自我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中可以节约时间的地方,如预习的前置,让学生提前完成相关知识的框架,在改编试题时时间不够情况下可以减少一组的展示,或者下节课进行展示。还有将讲课思维通过流程图呈现,而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向学生提醒。

4. 相信学生。在第一位同学没有得出理想答案时,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帮助甚至质疑。把舞台充分地还给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

经过三天的学习与体验,我向对自己说——要变、要革新。就像房校长说的那样,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第一,自我的革新。这是最难的,几年的教学让我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和方式,但是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如果不能走出舒适区,走到改革最前端,多听优秀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自己就会落伍。

第二,对课堂的变。在备课时我通常会想,我该怎么讲才通顺,而现在备课中心要变为我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如何去检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在课堂中设计问题,设计任务来推动教学。少讲精讲,让学生多思多动,培养他们的思维与素养。

第三,对学生的变。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能力。给他们留白,让他们留白,让他们动手整理,动脑思考,思维导图、框架结构、知识框架,相信他们是可以的。

社会日新月异,改革势在必行。在房校长指导下的郑开教育改革已经开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育改革没有终点,而我们永在路上!


Copyright © 2020   zkxx.net.cn  by 郑州市郑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408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