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是在生物学教学中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生物核心素养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模型与建模能力,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借助模型来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整合。因此,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将抽象、不可测的现象或过程,用简单的材料或文字等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涉及的模型大致分为三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除了课堂上的引导,我校生物组还利用作业、社团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能力。
培养学生兴趣
在生物必修一前期,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丰富课堂活动,并逐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我们让学生利用超轻黏土自主构建细胞核模型。
将抽象变为具体
必修二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一难点,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我们通过构建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染色体模型
丰富的作业形式
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评价方式,生物组设计的课后作业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画图作业、建模作业等等。
学生作业展示
趣味生物社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我校还开设了趣味生物社,利用课间制作生物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同学们制作细胞模型,分工有序
学生作品展示
通过模型构建,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这也要求教师在前期备课时认真准备,精心设计,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生物组也将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
Copyright © 2020 zkxx.net.cn by 郑州市郑开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9040897号-1